[ 金昌游记] 防护林景区
|
||||
|
||||
?“我在防护林干了十多年,每天都会来转转、看看,不来心里就不踏实。”今年65岁的刘国付,是金川区宁远堡镇马家崖村人,见到他时,他刚从市区环城防护林3号管理区割完枯草回来。 管理区内搭建的一处简易彩钢房,是刘国付和其他几个护林员值班休息的地方,屋外寒气逼人,屋内的火炉烧的正旺,简单的生活设施摆放整齐。 15年前,因离家比较近,刘国付和几个村民来到市区北部,开始修护机井、挖沟植树。由于他肯吃苦,又有责任心,领导便让他当了一名护林员,负责补种树苗、看护机井设备,每个月给他330块钱。在沙石遍地的戈壁滩上种树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儿,需要挖沟换土,引水浇灌。 “刚开始那会,太辛苦啦,前一天种的小树苗,浇过水,晚上一刮风,全都吹倒了,我就得重新一棵一棵扶正,踩实、种好。”这还不算最苦的,刘国付回忆道:“记得2001年刚开春的一个晚上,轮我值班看护机井设备,半夜刮起了沙尘暴,飞沙走石的,我一个人没处躲、没处藏,披着羊皮袄蹲在戈壁滩上,哆哆嗦嗦地熬到天亮。” 再苦再累,刘国付也没有动摇,从一名护林员到护林队长,这一干就是15年,如今,他成了环城防护林护林员里工龄最长的一位。 十五个春夏秋冬,春天浇水修枝、查看病虫灾害,冬天除草防火,年复一年,刘国付看着小树苗一天天长大,见证了沙尘变清风,戈壁荒滩变成“花城绿海”。 我市环城防护林工程于2001年启动,先后实施了绿色长廊一期、二期、三期工程,东环路绿化工程,西部防护林街景绿化工程及机场路绿化工程,历时14年,共栽植各类苗木400多万株、树种120余种。目前建成林带总长度达26公里,总面积达到2.3万亩,总投入2亿多元,实现了绿色森林三面环抱市区的生态效果,不仅有效抵御了北部风沙侵袭,而且增加了绿色植被,有效改善了市区空气质量。 驱车行驶在城北,一排排刺柏、国槐、旱柳、臭椿、山毛桃等乔灌木林带如旗如帜;林带中交错着的是一方方、一片片薰衣草和观光园、沙生植物品种园、园林树木种苗繁育园。 “十二五”期间,我市通过实施三北防护林、退耕还林及成果巩固、天然林保护、沙化土地封禁保护试点等国家重点生态林业工程和金永高速公路绿化、市区环城防护林建设等地方生态林业工程,累计完成造林7.32万亩、封育43.14万亩、抚育中幼龄林10.62万亩,全市森林覆盖率达到24.25%。同时,我市按照景城一体化的理念打造“紫金花城,浪漫金昌”,利用市郊荒地和北部防护林,创意开发了紫金苑、牵手林、紫藤长廊等独具时尚浪漫气息的景区,在城市重点街区进行立体绿化和花坛摆放,形成了人在景中、景在城中、城在花中的美丽景观。2013年5月,金昌进入全国宜居城市百强行列,成为省内最宜居的城市之一;2014年1月,金昌又被评为“国家园林城市”。 通过实施重点公益林保护、森林重点火险区综合治理等工程,全市主要森林资源分布区新建钢结构瞭望塔20座,安装林火视频监控设备6套,配备巡护摩托车60辆,修建林区道路120公里、物资储备库3座。“现在,全市基层林业场(圃)办公及生活条件全面告别了点煤油灯、喝涝池水、住危旧房的历史。”刘国付说。 “环城防护林建成前沙尘暴特别多,一吹风,鬼哭狼嚎,家里隔着两层玻璃窗,桌子上还会落下铜钱厚的沙尘。现在大不一样了,处处鸟语花香。”刘国付说:“这些树木是我看着长大的,每一棵我都灌溉过,就像自己的孩子一样,舍不得离开,我要守在这儿,直到老得干不动为止。” |
||||
|
||||
|